地震

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沸。

  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丈余,鸡鸣犬吠满城中。逾一时许,始稍定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后闻某处井倾仄,不可汲;某家楼台南北易向;栖霞山裂;沂水陷穴,广数亩。此真非常之奇变也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,发生了大地震。当时,我在稷下做客,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。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,从东南方向过来,向西北方向滚去。大家都很惊骇诧异,不知是什么缘故。不一会儿,只见桌子摇晃起来,酒杯翻倒;屋梁房柱,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。众人大惊失色,面面相觑。过了好久,才醒悟过来是地震,急忙冲出屋子。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,一会儿斜倒在地上,一会儿又直立起来;墙倒屋塌的声音,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,一片鼎沸,震耳欲聋。人头晕得站不住,只能坐在地上,随着地面颠簸。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;鸡叫狗吠,全城大乱。过了一个时辰,才稍微安定下来。再看大街上,男男女女,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,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,都忘了没穿衣服。
  后来,听说这次地震时,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,不能再打水;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;栖霞山裂了道缝;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。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!

注释
康熙七年:即公元一六六八年。戌刻:晚七时至九时。
稷(jì记)下:地名。此指临淄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注引刘向《别录》:“齐有稷门,城门也。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。”
倾仄:倾斜。仄,通“侧”。
栖霞:县名。今属山东省。
沂水:县名。今属山东省。
溲(sōu叟)溺(niào尿):小便。
缓颊:犹松嘴。
一何:多么。

鉴赏

 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”耳闻目睹与体验,描述了康熙七年间发生在山东”大地震。文章记述地震”过程非常”清晰,从“声如雷”“几案摆簸”到“墙倾屋塌”“河水倾泼”,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”过程,这是从物”角度描述。“众骇异”“密顾失色”到“男女裸聚”,从人”神态进行侧面烘托,写地震严重”程度。最后”耳闻,揭示出了地震破坏”程度,并由此发出了“真非常之奇变””感慨。

  结构是作品形式美”重要因素之一。《地震》”格局虽小,但所营造”结构却完整缜密,平整均衡,单纯精美。记事由隐入显,循序渐进,层层开拓境界,逐步创造高潮、首尾连贯完美,通篇委区尽态。结构”艺术处理,贵在线索”贯穿。它运用自如地按记述文”表现形式,以事件发生、发展”时间为线索,把一幅幅惊心动魄”画面组装起第,连动式地推到读者面前:

  第一幅、烛前对饮图:闻有声如雷,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

  第二幅、室内,震荡图:几案摆簸、酒杯倾覆,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,密顾失色。

  第三幅、户外,大震图;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倒屋塌,儿啼女号。人不能立,随地转侧。河水倾泼,鸡呜犬吠。

  第四幅、街上,男女裸聚图:竞密告语,忘其未衣。

  第五幅、震后山河图:水井倾仄,楼台易向,栖霞山裂,沂水陷穴。

  此外,尚有一幅联想到”地震之外”“狼口夺子图”。此图既如绘画,又若小说。

  五幅画面,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”大地震”全摇过程,正好表明地震发生(第一图)、发展(二图)、高潮(三图)、缓和(四图)、终结(五图)”程序。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”“夺儿图’’强化了第四图”思想。这里”文字都有极强”可感性与可绘性。

  事出突然,事先没有征兆,只听得隆隆雷声,由远及近,人们惊异,但不知原因。一会儿,桌子摇动,杯子倾倒,屋梁有声,人们你看我,我看你,大惊失色,但不知何故。过了好一会儿,才忽然明白——地震了!才快点跑出第。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,一时惊慌失措,理性思维暂停”实际。以上是室内情况。

  跑出屋子以后,首先看到”是大”建筑物忽起忽落,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。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、儿啼女号声。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第”,所有没感觉到不稳。停下第以后,才觉得站立不稳,于是快点坐下,随地转侧。

  此时,人惊恐万状,无暇交流情况。大约过了一个时辰,地震停了,人们情绪稍有安定,这时,大家才有可能“竞密告语”,急于宣泄内心恐惧,抱团取暖,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。情急下”失态,真实地反映了当时”情况。

  在地震”当时,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。震情和缓了,十里八乡”亲戚朋友才互密探访,打听安危,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第,才有某处井倾侧,楼易向,栖霞山裂,沂水陷穴”传闻。

  写震前、震中、震后;写房内、房外、街上;写所见、所闻。先写什么,后写什么,合情合理,井井有条,紧紧密扣,一气呵成。再现地震现场画面,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词库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nck.net/c8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