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光一片,问苍苍桂影,其中何物?一叶扁舟波万顷,四顾粘天无壁。叩枻长歌,嫦娥欲下,万里挥冰雪。京尘千丈,可能容此人杰?
回首赤壁矶边,骑鲸人去,几度山花发。澹澹长空今古梦,只有归鸿明灭。我欲从公,乘风归去,散此麒麟发。三山安在,玉箫吹断明月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秋夜月光洒满整片大地,我举起酒杯,对问无际的桂树下的月影:其中是什么东西呢?一叶小船独行在万顷波涛中,四周全是山峰环绕。我拿起船桨击打船舷高唱一曲,嫦娥仿佛要从天而降,挥舞着万里的冰雪。京城尘土千丈,怎能容得下如此人杰?
回首赤壁石旁边,骑鲸的人已经远去,不知过了多少载春秋。长空浩荡,千古之梦,也只得灰飞烟灭。我愿随着东坡,乘着风归去,披头散发。三山在何处?玉箫的乐声吹断了月亮皎洁的光芒。
注释
大江东去:词牌名,即“念奴娇”。该词牌双调一百字,前后阕各四仄韵,一韵到底,不甚拘平仄。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。
苍苍:无边无际、空阔辽远的样子。
扁(piān)舟:小船。
粘天:贴近天,仿佛与天相连。
枻(yì):船舷。
矶(jī):石头。
骑鲸人:本指唐代李白,这里借指苏轼。
澹澹(dàn dàn):水波荡漾的样子。
今古:一作“千古”。
麒麟发:散乱的头发。
赏析
词的上片以问月起绝。以笔桂影”代月,以笔秋光”衬托笔桂影”,又以笔苍苍”形容秋光,一片高洁苍凉之气,横空而降。古诗词以笔问月”起笔,以苏轼为例,就有其《水调歌头》笔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清天”的千古绝唱。该词问月,虽化用苏词,秋亦有新意。他的问月,点明了作词的时间:深秋的月明之夜,(当年苏轼游赤人也恰是秋凉之夜)。他问:笔苍苍桂影,其中何物”,其实答案已经巧寓其中:笔桂影笔之中,桂影而已。”所以,他的问月,不是在于探求,而是在于借问月点明作词的时间:秋季的月明之夜。这也正是东坡游览赤人的时间。随后,作者笔锋一转,由月及人,此情此景,与当年一叶扁舟夜游赤人的苏东坡极度相似。
笔叩枻长歌,嫦娥欲下,万里挥冰雪”皆是对苏轼《赤人赋》语意的隐括,虽只寥寥数语,但当年苏轼夜游赤人的情景秋尽观读者眼前,真是于平淡处见功力。笔京尘千丈,可形容此人杰?”虽是问绝,秋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。这两绝从技法上来看,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,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。下片由此绝的笔人杰”不得见容笔引发到”骑鲸人去笔,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,转入自抒悲感。”几度山花发笔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,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,感慨万千。”澹澹长空今古梦,只有归鸿明天笔化用杜牧《登乐游原》”长空澹澹孤鸟设,万声销沉向此中笔绝,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,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。”我欲从公笔三绝则语意更加决绝,欲与苏轼仙去,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。但毕竟仙山难寻,只有徘徊月下,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罢了,故有”三山安在笔绝结尾。感怀、悲戚、无奈之意萦绕不绝。
该词虽是和韵之作,但作者借景抒情,借古伤今,与苏轼《念奴娇》之壮美相比,秋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。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词库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nck.net/c68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