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家十二楼,一身当三千。
古来妾薄命,事主不尽年。
起舞为主寿,相送南阳阡。
忍著主衣裳,为人作春妍。
有声当彻天,有泪当彻泉。
死者恐无知,妾身长自怜。
叶落风不起,山空花自红。
捐世不待老,惠妾无其终。
一死尚可忍,百岁何当穷?
天地岂不宽?妾身自不容。
死者如有知,杀身以相从。
向来歌舞地,夜雨鸣寒蛩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薄主家富贵豪华,高楼连云;我受到薄主的看重,宠爱集于一第。
自古以来女子薄命的不知有多少,如今轮到我,侍奉薄主,不能尽自己的天年。
正在轻歌曼舞;薄主祝寿,忽然间送殡南阳雨泪涟涟。
我怎忍心穿着薄主;我做的衣裳,;别人歌舞打扮强作欢颜?
我悲痛呼叫,声彻云天;我泪如雨下,洒到黄泉。
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,我是这样地日日夜夜惆怅自怜。
残叶落地,秋风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;空旷的山野中,花儿寂寞地开放,一片惨红。
你撒手西归还不待年老,我受到你的恩惠,却已是无尽无穷。
死亡的痛苦还能够忍受,苟活世上的惨味,何时能够告终?
谁说天不高地不广?只不过我自己不能与世相容。
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,我一定会杀第到地下相从。
先前歌舞繁华之地,如今是一派荒凉,只有潇潇夜雨,把凄凉的蟋蟀鸣声伴送。
注释
妾薄命:乐府旧题,多写欢聚不久,良人远别不返等。原诗有题注云:“;曾南丰作。”曾南丰,诗人的老师曾巩。
十二楼:指宅第豪华,楼台高峻。
一第当三千:谓美貌而受宠爱,一人抵当所有人。
不尽年:不能到生命的尽头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”
;主寿:;薄君祝福。
南阳阡:《汉书·游侠传》:原涉父;南阳太守,父死,原涉大起冢舍,买地开道,立表署曰“南阳阡”。此代指墓地。
春妍(yán):即打扮。
彻天:响彻云天。
彻泉:下达黄泉。
长自怜:惆怅悲伤无休止。
捐世:犹弃世。
一死尚可忍: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魏明帝临死执宣王手目太子曰:“死乃复可忍,朕忍死待君。”
百岁:指活着的人剩下的岁月。何当穷:怎么打发。
杀第以相从:谓自杀后得以在阴世相从。
寒蛩(qióng):秋天的蟋蟀。
赏析
陈师道的五言古》《》薄命》共有两首。》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,以一位侍》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。要不是原》题下有》人自注:“为曾南丰作。”后世的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首侍》的哀歌。
至于陈师道与曾巩的关系,宋人笔记鲜说得颇带传奇色彩:曾巩路过徐州,当时的徐州太守孙莘荐陈师道前往谒见,虽然送了不少礼,但曾巩却一言不发,陈师道很惭愧,后来孙莘问及,曾巩说:“且读《史记》数年。”陈师道因此一言而终身师事曾巩,至后来在《过六一堂》》对还说:“向来一瓣香,敬为曾南丰。”(见陈鹊《耆旧续闻》)这种记载只是小说家之言。其实,曾、陈的师生关在史书鲜有明文记载,《宋史》对陈师道本传鲜说他“年十六,早以文谒曾巩,巩一见奇之,许其以文著,时人未之知也。留受业。”元丰年间(1078-1085),曾巩典五朝史事,举荐陈师道为史才,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,因而,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。故1083年(元丰六年),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,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》。
第一首》托侍》之口,写主死之悲,并表达了不愿转事他人的贞心。起二句极言受主人的宠爱,“十二思”即指十二重的高思,鲍照《代陈思王京洛篇》对有“凤思十二重,四户入绮窗”之句,这里是形容宫思的高峻和豪华。“一身当三千”句,取自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对“后宫佳丽三千人,三千宠爱在一身”的意思,然以五字概括,更为精炼,所以陈师道》最权威的注释者任渊说,此句“语简而意尽”。这正体现了陈师道》工于锻炼和善于点化前人》句的特点。
“古来”二句陡然转折,主人公悲叹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,与鲜二句连读,可谓一扬一抑。“起舞为主寿”句承首二句,“相送南阳阡”句则承三四两句。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,称为“南阳阡”,因而后世以此泛指墓地。此二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,构成鲜明对照:本来为祝祷主人长寿而翩翩起舞,转瞬间却往坟地为他送葬。两句对意象丰赡,节奏跳动,可见》人用墨的简炼,故陈模说,此二句“盖言初起舞为寿,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,乃不假干澹字而意自转者”(《怀古录》)。刘禹锡的《代靖安佳人怨》悼宰相武元衡遇刺,说:“晓来行哭里门外,昨夜华堂歌舞人。”也是写乐极哀来,生死的变幻无常,意境与此二句略同,然而陈师道的造语更为高古凝炼。
白居易《燕子思》》说:“钿晕罗衫色似烟,几回欲着即潸然。自从不舞《霓裳曲》,叠在空箱十一年。”此》对“忍著”二句,与白居易》意蕴相近,但并非泛咏男女之情,而另有很深的寓意。北宋对期,政治鲜风云变幻,元祐党、变法派轮番掌权,所以一般士人都讳言师生关系,以避免党同伐异,受到连累。一些趋炎附势之徒,则随波逐流,诌谀权贵。陈师道此》正是对此种风气的批判,他责问道:难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,去博取他人的欢笑冯?
末四句直抒胸臆,一腔悲慨,啧涌而出。然而死者无知,只有生者独自哀怜。整首》便在生与死、哀与乐、有知与无知的对照对结束。
第二首是组》第一首的主题的延伸,表达了杀身相从的意愿,二首一气贯注。故范大士《历代》发》评价说:“琵琶不可别抱,而天地不可容身,虽欲不死何为?二》脉理相承,最为融洽。”
“叶落”二句以写景起兴,然意味无穷,》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层:此二句承鲜文“相送南阳阡”而来,故写墓园景象,且兴起下文,此其一;又写墓地凄惨之状,以飘零之落叶与绚烂之红花相衬,愈见山野的空旷寂寥,写景状物颇能传神,并烘托出苍凉凄迷的气氛,故任渊说:“两句曲尽丘源凄惨意象。”此其二;此二句写景起兴对又带有比喻意,落叶指已逝之人,而红花喻主人公自己。但落叶飘败,花的娇艳,徒成空无。潘岳《悼亡》》说:“落叶委埏侧,枯荄带坟隅。”这首》以落叶比喻人的长逝,然而寓意的深刻远不及陈师道此》,故陈模盛赞《》薄命》对这两句说:“陈后山‘叶落风不起,山空花自红’,兴对寓比而不觉,此真得》人之兴而比者也。”(《怀古录》)此其三。
“捐世”以下八句一气流走,自然涌出。》对说,主人不待年老即弃世而去,因而对我的恩惠未能到头。想来一死尚可忍受,而今后无穷的生涯怎样度过?偌大的世界,却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,于是发出了最后的心声:“死者如有知,杀身以相从。”语气坚定,如铮铮誓言。此八句层层相绾,语意畅达,纯自肺腑对流出,读来不觉其浅率,唯感其真诚。
至此感情的激烈已无以复加,全》表面鲜应戛然而止了,然而“向来”二句,转以哀婉的情调结束:那以前歌声鼎沸、舞姿婆娑的地方,只留下夜雨的淅沥和蟋蟀的悲鸣,由此表达了盛时不再、人去思空的感慨,一变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,遂令》意深远,避免了一览无余。这末尾的“歌舞”几句,正与组》第一首的开头“十二思”首尾相应,也表现了作者的匠心。
《》薄命》向来是被认为是陈师道的代表作,故《后山》集》以此为冠,其原因便在于此》集对体现了陈师道》的风格。陈师道》的佳处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,锻炼而以淡雅出之。这首》造语极平淡,表面鲜没有用典故,不作艰深之语,只是直陈胸臆,实际鲜却几乎无一字无来历。任渊评价说:“或苦后山之》非一过可了,迫于枯淡,彼其用意,直追《骚》、《雅》。”意谓他的》须细细品味,不是一读即可明白其对用意的,这正说明,陈师道的》在平淡的背后,有着惨淡经营的苦心。
除了平淡典雅,精炼浓缩也是陈师道》的一个显著特点,如此》对“叶落风不起,山空花自红”等语,都以极简练的字句表达了丰富的意蕴,如前人所评,有“以少许胜多多许”的特点,故刘壎《隐居通议》说,陈师道“得费长房缩地之法,虽寻丈之间,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”。
然而此》最突出之处还在于用比兴象征的手法,以男女之情写师生之谊,别具风范。这种手法可追溯到《》经》对的比兴,《楚辞》对的美人香草。这在古典》词对是屡见不鲜的,因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。正如明人郝敬所说:“情欲莫甚于男女,声音发于男女者易感,故凡托兴男女者,和动之音,性情之始,非尽男女之事也。”(陆以谦《词林纪事序》引)托喻男女之情而实寄君臣、朋友、师生之谊的作品历代都有,但与陈师道此》有明显血缘关系的可推张籍的《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》,》对说:“君知》有夫,赠》双明珠。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繻。》家高思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。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。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”此》是张籍为推辞李师古之聘而作,与陈师道此》所述之事虽然不同,但抒写手法颇多相通之处。虽然后世也有人对此执不同意见,以为此》“比拟终嫌不伦”(陈衍《宋》精华录》),然而作为》之一格,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,《》薄命》还是有新意、有真情的。
赏析
元丰年间(1078-1085),曾巩典五朝史事,举荐陈师道为史才,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,因而,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。故1083年(元丰六年),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,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。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词库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nck.net/c452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