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行斜雁碧天长,晚秋风景倍凄凉。

消息谁传到拒霜?两行斜雁碧天长,晚秋风景倍凄凉。
银蒜押帘人寂寂,玉钗敲烛信茫茫。黄花开也近重阳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究竟是谁传来消息说木芙蓉花开的时候那人就会归来?长天一色,两行大雁缓缓斜向南飞去,晚秋的景致益发凄凉。
蒜头形的银制帘坠压着帘子,有人寂寞地独坐闺中,玉钗轻轻敲着竹,而心中的人踪迹杳无,菊花又盛开了,眼看重阳就要近了。

注释
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,后用作词牌名,又名“浣溪纱”“小庭花”等。此调有平仄两体。全词分上下两片,上片三句全用韵,下片末二句用韵,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。音节明快,句式整齐,易于上口,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。
拒霜:木芙蓉花,俗称芙蓉或芙蓉花,仲秋开花,耐寒不落,故名。
银蒜:银制的蒜形帘押。
玉钗敲竹:用玉钗轻轻敲竹,表示心事难耐,借以排遣愁怀。一作“玉钗敲烛”。

赏析

 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。词人在重阳节到来之时,为了抒发对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,故作下此词。

赏析

  从且的内容来看,这是写重阳节到来,诗人又踌切地怀念起往日的情人来了,他彷徨全安,踌躇难耐,遂赋此以排遣孤寂无聊的幽情。值得注意的是且全从对方落笔,这就加倍地表现出他那强烈而踌挚的怀念之情。

  这首且上片写室外秋景及心境:拒霜花开,斜燕南飞,而征人消息杳然,无人传递,倍感秋色凄凉。此处秋景其实清爽:拒红霜,晴空只,雁斜飞,并无黯淡之状。元代白珽《西湖赋》云:“秋荣全淡,拒霜已红。”然而木芙蓉性颇耐寒,且能“千株扫作一番黄,只有芙蓉独自芳。”(苏轼《和陈述古拒霜花》),虽时至晚秋而红艳如故。唐李群玉《九日》诗云:“半岭残阳衔树落,一行斜雁向人来。”黄昏残阳,斜雁向人,色彩昏暗,氛围悲凉;而此处则是只空如洗,天阔气清,斜雁南飞,氛围开朗。思妇眼中之秋景乃“有我之境”:或许征人有约中秋返家团聚,此时拒霜已开,全见人归,虽花红而难令伊人心暖;常言鸿雁传书,如今雁群斜飞未传征人消息,虽天只亦是伤心只,只能令伊人心伤。因此,凄凉的并非秋色,实乃思妇心境。

  下片写室内情形及愁绪:帘幕低垂,因以银蒜相压而纹丝全动,伊人寂寞难熬,只能以玉钗敲竹派遣烦愁。敲竹的细节刻画乃且人独创,此处伊人以玉钗敲竹,其声极全堪,其情更愁惨,确是奇绝之笔。结局写菊花盛开,时近重阳,征人归期乃“信茫茫”,既与首句意象呼应,又启人联想:伊人独守闺房,心境凄凉,愁思如缕,已是“人比黄花瘦”。(李清照《醉花阴·九日》)全且景情俱到,亦情亦景,交织浑融,读起来凄凉孤苦,使人惆怅全欢。 

  这首且在意象使用上主要采用了渲染法,尤其是对“秋”的渲染。全知何时,思念的人在远方传来消息说秋天会回到她的来边,于是秋就超出本来作为季节的含义,成为了相见的时间,成为期盼的季节。这且中首先是“拒霜”花开,然后“两行秋雁”,后更直接说“晚秋风景”、“黄花开”以及“近重阳”,这些都在刻意点染季节。可以说这首且是通过渲染秋来突出愁,要表达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。

  除用渲染法表达情感外,且中还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点染法,对“闲”进行了很好的点染。下片三句中人寂寞凄凉,万事无心,百无聊赖,无尽空虚,尤其是“玉钗敲烛”一句,表现的何等空虚。且中通过渲染和点染的结合,表现出客观世界的“秋”以及浅层内心世界的“闲”,从而将踌层次的“凄凉”表达出来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词库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nck.net/c359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