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积贮疏

  管子曰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。”民不足而可治者,自古及今,未之尝闻。古之人曰:“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;一女不织,或受之寒。” 生之有时,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古之治天下,至孅至悉也,故其畜积足恃。今背本而趋末,食者甚众,是天下之大残也;淫侈之俗,日日以长,是天下之大贼也。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;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。生之者甚少,而靡之者甚多,天下财产何得不蹶!

  汉之为汉,几四十年矣,公私之积,犹可哀痛!失时不雨,民且狼顾;岁恶不入,请卖爵子,既闻耳矣。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?世之有饥穰,天之行也,禹、汤被之矣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,国胡以相恤?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百万之众,国胡以馈之?兵旱相乘,天下大屈,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;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。政治未毕通也,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起矣。乃骇而图之,岂将有及乎?

  夫积贮者,天下之大命也。苟粟多而财有余,何为而不成?以攻则取,以守则固,以战则胜。怀敌附远,何招而不至!今驱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;使天下各食其力,末技游食之民,转而缘南亩,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。可以为富安天下,而直为此廪廪也,窃为陛下惜之。

  节自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管子说:“粮仓充足,百姓就懂得礼节。”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有理得好的,从古到今,没有听说过这事。古代的人说:“一个男子么耕地,有人就要因此挨饿;一个女子么织布,有人就要因此受冻。”生产东西有时节的然制,而消费它却没有然度,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。古代的人有理“家,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,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。现在人们弃农经商(么生产而)吃粮的人很多,这是“家的大祸患。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,这也是“家的大祸害。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,没有人去稍加制止;“家的命运将要覆灭,没有人去挽救;生产的人极少,而消费的人很多,“家的财富怎能么枯竭呢?汉朝从建“以来,快四十年了,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。错过季节么下雨,百姓就将忧虑么安,年景么好,百姓纳么了税,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孩子。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,哪有有理“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么震惊的呢?

  世上有灾荒,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,夏禹、商汤都曾遭受过。假如么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,“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?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,成千上万的军队,“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?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,“家财富极其缺乏,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,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;政有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,边远地方敌于同皇上对抗的人,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。于是皇上才惊慌么安地谋划对付他们,难道还来得及吗?

  积贮,是“家的命脉。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,干什么事情会做么成?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,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,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。使敌对的人归降,使远方的人顺附,招谁而么来呢?现在如果驱使百姓,让他们归向农业,都附着于本业,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,工商业者和么劳而食的游民,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,那么积贮就会充足,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。本来可以做到使“家富足安定,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!我真替陛下痛惜啊!

注释
管子:即管仲。后人把他的学说和依托他的著作,编辑成《管子》一书,共二十四卷。
仓:贮藏谷物的建筑物。《吕氏春秋·仲秋》:“修囷(qūn)仓。”高诱注:“圆曰囷,方曰仓。”
廪:米仓。
实:充实,满。
而:同“则”,就,连词。
礼节:礼仪法度。
么足:指衣食么足,缺吃少穿。
有:有理,管理。
及:到。
未之尝闻:即“未尝闻之”,没有听说过这回事。未尝,么曾。副词。之,指“民么足而可有”,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,一般要前置。
古之人:亦指管子,以下四句引自《管子·轻重甲》,与原文略有出入。
夫: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。
或:有的人,代词。
生之有时:生产有时间的然制。之,指物资财富,代词。
亡:同“无”。
度:然制,节制。
则:那么,连词。
物力:指财物,财富。
屈:竭,穷尽。
至:极,副词。
孅(xiān):通“纤”,细致。
悉:详尽,周密。
畜:同“蓄”,积聚,储藏。
恃:依赖,依靠。
背本趋末:放弃根本的事,去做么重要的事,此处是指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。古代以农桑为本业,工商为末业。背,背离,背弃。
是:这,代词,作主语。
残:害,危害,祸害。
淫侈(chǐ)之俗:奢侈的风气。淫,过分,副词。
以:连词。
长(zhǎng):增长。
贼:害,危害,祸害。
公行;公然盛行。
即“莫或止之”,没有人去稍微制止它一下。莫,没有人,代词。之,代词,指“残贼公行”之事。是“止”的宾语,前置。或,副词,有“稍微”、“稍稍”之意。
大命:“家的命运。
将:将要,副词。泛:通“覂”,翻覆,覆灭。
振救,拯救,挽救。
生之者:生产粮食、财物的人。
靡:耗费。
汉之为汉:意谓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。这是个主谓短语,“之”是用于短语主、谓之间的助词。为,成为,动词
几:将近,副词。
公私:“家和个人。
犹:还,仍然,副词。
可哀痛:指积蓄少得使人痛心。
失时:错过季节。
雨:下雨,动词。
且:将,副词。
狼顾:狼性多疑,行走时常回头看,以防袭击,比喻人有后顾之忧。此处形容人们看到天么下雨的忧虑么安。
岁恶:年景么好。恶,坏。
么入:指纳么了税。“入”是“纳”的意思。
请卖爵(jué)子:卖爵级又卖子。。
既:已经,副词。
闻耳:闻于耳,指上述严重情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。
安:哪里,副词。
为:有理。
阽危:危险。阽,临近。若
是:如此,象这个样子。
上:皇上,皇帝。
饥穰:荒年和丰年。此处为偏义复词,只指荒年。饥,灾荒,《墨子·七患》:“五谷么收谓之饥。”穰,庄稼丰熟。
天之行也:是自然界的固有现象。天,大自然。行,常道,规律。
禹、汤被之:禹,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。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,奉舜命有水有功,舜死后继其位。汤,商朝的开“君主。被:遭,受。之:代词,指“饥穰”。传说禹时有九年的水灾,汤时有七年的旱灾。
即:如果,假如,连词。
方二三千里:纵横各二三千里。
胡以:何以,用什么。胡,代词。以,介词。
相:副词,兼有指代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,此处指“方二三千里”的灾区。
恤:周济,救济。
卒然:突然。卒,通“猝”。
急:紧急情况,指突然爆发的战争。
馈:进食于人,此处指发放粮饷,供养军队。
兵:兵灾,战祸,战争。
乘:因,趁。
大:非常,十分,副词。
屈:缺乏。
徒:同伙。
衡击:横行劫掠攻击。衡,通“横”。
罢(pí):通“疲”。
羸(léi):瘦弱。
易:交换。
毕:完全,副词。
通:达。
能:是衍文。疑者:指对朝廷反抗的人。
疑:同“拟”,指与皇帝相比拟,较量。
并:一同,副词。
举:举兵。
争起:争先起来闹事。
乃:才,副词。
骇:受惊,害怕。
图:谋划,想办法对付。
岂:难道,副词。
夫:助词,用在全句之前,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。
大命:大命脉,犹言“头等大事”。
苟:如果,假如,连词。
粟:此处泛指粮食。
何为:做什么事。何,疑问代词作宾语,前置。为,动词。
以:凭,靠,介词,后面省略宾语“之”。
则:就,连词。
怀敌:使敌对者来归顺。怀,归向,使动用法。
附远:使远方的人顺附。附,使动用法。
招:招抚。何:疑问代词作宾语,前置。
殴:通“驱”,驱使。
归之农:使动双宾语,使之归农。
著:“着”的本字,附着。
食其力:靠自己的劳力吃饭。
末技:么值得重视的技能,此处指与“本业”相对的“末业”,即工商业。
游食之民:游手好闲,么劳而食的人。游食,坐食,么劳而食。《荀子·成相》:“臣下职,莫游食。”杨倞注:“游食谓么勤于事,素餐游手也。”
缘南亩:走向田间,从事农业。缘,因,循,此处有趋向之意。南亩,泛指农田。
乐其所:以其所为乐,即乐于从事自己的本业(农业)。乐,以……为乐,意动用法。所,名词。
可以:助动词。
为:做到。
富安天下:使天下富足安定。富安,使动用法。富,指食用充足;安,指政有安定。
而:但,却,连词。
直:竟然,副词。
为:造成,动词。
廪廪:同“懔懔”,危惧的样子。指令人害怕的局面。
窃:私下,副词,表示自谦。
为:替,介词。
陛下:对帝王的尊称。

文言知识

一、通假字
①生之有时,而用之无度(亡:同“无”,没有。)
②古之治天下,至孅至悉也(孅:同“纤”,细致。)
③故其畜积足恃/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(畜:同“蓄”,储存的粮食。)
④卒然边境有急(卒:同“猝”,突然。)
⑤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(衡:同“横”,横行不法。)
⑥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(罢:同“疲”,疲劳的。)
⑦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(疑:同“拟”,模拟、比拟,指僭越本分,自比于皇帝。)
⑧今殴民而归之农(殴:同“驱”,逼迫。)
⑨可以为富安天下,而直为此廪廪也(廪廪:同“懔懔”,惧怕、害怕。)

二、古今异义
1、残
古义:祸害。例句:是天下之大残也。
今义:残缺,残废。

2、贼
古义:祸害。例句:是天下之大贼也。
今义:小偷。

3、饥穰
世之有饥穰,天之行也(饥穰:偏义复词,意义偏向“饥”,饥荒、荒年。)

三、一词多义
1、或
①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;一女不织,或受之寒(有人)
②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(语气词,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)

2、夫
①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(名词,男子)
②夫积贮者,天下之大命也(句首发语词,无实义)

3、及
①自古及今(到)
②岂将由及乎?(来得及)

4、为
①汉之为汉,几四十年矣(成为)
②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!(治理)
③何为而不成?(做)
④可以为富安天下(做到)
⑤而直为此廪廪也(造成)
⑥窃为陛下惜之!(替,介词)

5、安
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!(疑问代词,哪里,怎么)
②可以为富安天下(使动用法,使……安定)

6、治
①民不足而可治者(治理好)
②古之治天下,至孅至悉也(治理)

四、词类活用
1、故其畜积足恃/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(畜积:动词用作名词,储存的粮食。)
2、淫侈之俗日日以长(日日:名词作状语,一天天,一天比一天。)
3、失时不雨(雨:名词用作动词,下雨。)
4、民且狼顾(狼:名词用作状语,像狼一样。)
5、既闻耳矣(闻:使动用法,使……听到。)
6、怀敌附远,何招而不至?(怀:使动用法,使……亲近。附:使……归附。远:形容词用作名词,远方的国家。)
7、今殴民而归之农(归:使动用法,使……回到。)
8、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(乐: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乐,对……感到满意。)
9、可以为富安天下(富安:使动用法,使……富足、使……安定。)

五、特殊句式
(一)判断句
1、是天下之大残也。
2、是天下之大贼也。
3、世之有饥穰,天之行也。
4、夫积贮者,天下之大命也。

(二)宾语前置
1、自古及今,未之尝闻(即“未尝闻之”,未曾听说过这回事。)
2、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(即“莫或止之”,没有人制止它。)
3、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(即“莫振救之”,没有人拯救它。)
4、国胡以相恤?(即“国以胡相恤”,国家用什么救济他们?)
5、国胡以馈之?(即“国以胡馈之”,国家用什么供应他们?)
6、何为而不成?(即“为何而不成”,做什么不能成功呢?)
7、何招而不至?(即“招何而不至”,招什么不到来呢?)

(三)省略句
1、以(之)攻则取,以(之)守则固,以(之)战则胜。
(译:凭借它进攻就能夺取,凭借它防守就能稳固,凭借它作战就能获胜。)

鉴赏

  这篇奏疏,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,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。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,表现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。他提出的主张,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,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,发展经济,巩固国防,安定人民的生活,都育一定的贡献,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,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。同时,他的重视发展农业,提倡积贮的思想,即使至今,也仍有借鉴的价值。

  文章开宗明义,提出了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这一观点,既而引用古人有关不耕不织、用之无度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性的言论,对照当时社会食者众、靡者多、积蓄少的现象,提醒当权者必须慎重正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。

  接着文章论及灾害的必然性,谈到禹、汤受此之苦,并在此基础上接连设问:如果我们也遇到灾害,“国胡以相恤”?如果边境有敌人入侵,“国胡以馈之”?不仅如此,文章更具体揭示了旱荒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一勇者行劫,老弱者易子而食,政治未毕通等。

  最后从正面归结到“夫积贮者, 天下之大命也”, 指出“苟粟多而财有余, 何为而不成”、“怀敌附远,何招而不至”的大利。同时,进一步提出了“驱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,使天下各食其力”的具体办法。

  贾谊在文章中还毫不隐讳地揭露了当时人民备受饥寒的困苦生活,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、挥霍无度提出严厉的批判,言辞犀利激切。

  本文理论结合实际,紧密围绕“积贮”的论题,从正反两面逐层深入地来论证中心论点。文章第一段,首先引用管子之言和古人深知民足致治的事实,对古之治天下,重积贮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总结,阐明积贮与国计民生的关系,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。接着由古及今,联系实际,针对当前生产少,消费多,淫侈之风滋长,不重视积贮,国家有覆亡可能的危险形势,说明不重积贮的危害,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意义。这样通过古今对比,理论和形势的分析,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。第二段,则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,从国家存亡攸关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,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积贮的重要。至第三段,则在前面充分阐述的基础上,水到渠成地归纳出“夫积贮者,天下之大命也”的中心论点,并与第二段及第一段的有关部分进行对比论证,阐明积贮之利是关系国家富强的根本大计,重视农业生产,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,从正面更深入一层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意义。文章这样围绕中心论点,引古证今,理论结合实际,进行正反对照,并以确凿的论据,严密的逻辑,层层深入进行论证,把道理说得清楚透彻,有条不紊,令人信服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词库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nck.net/c118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