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赋

  宜春苑中春已归,披香殿里作春衣。新年鸟声千种啭,二月杨花满路飞。河阳一县并是花,金谷从来满园树。一丛香草足碍人,数尺游丝即横路。开上林而竞入,拥河桥而争渡。

  出丽华之金屋,下飞燕之兰宫。钗朵多而讶重,髻鬟高而畏风。眉将柳而争绿,面共桃而竞红。影来池里,花落衫中。

  苔始绿而藏鱼,麦才青而覆雉。吹箫弄玉之台,鸣佩凌波之水。移戚里而家富,入新丰而酒美。石榴聊泛,蒲桃酦醅。芙蓉玉碗,莲子金杯。新芽竹笋,细核杨梅。绿珠捧琴至,文君送酒来。

  玉管初调,鸣弦暂抚。《阳春》《渌水》之曲,对凤回鸾之舞。更炙笙簧,还移筝柱。月入歌扇,花承节鼓。协律都尉,射雉中郎。停车小苑,连骑长杨。金鞍始被,柘弓新张。拂尘看马埒,分朋入射堂。马是天池之龙种,带乃荆山之玉梁。艳锦安天鹿,新绫织凤凰。

  三日曲水向河津,日晚河边多解神。树下流杯客,沙头渡水人。镂薄窄衫袖,穿珠帖领巾。百丈山头日欲斜,三晡未醉莫还家。池中水影悬胜镜,屋里衣香不如花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宜春下苑的春天又回来了,披香殿里正赶制春装。新年伊始的鸟鸣婉转动听,早春二月的柳絮满路飞扬。就好像来到了河阳县,眼前都是桃李的花朵;又像是进入金谷园,到处是青翠的林木。一丛丛香草妨碍了游人的脚步,一缕缕游丝拦住了幽邃的去路。

  美女们一下子拥进上林苑,纷纷争抢着渡过河桥。她们有的来自阴丽华的金屋,有的来自赵飞燕的椒房。头上的朵朵金钗重得吓人,高耸的发誓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。黛眉和绿柳互相衬托,面颊同桃花一般娇红。她们的身影倒映在池水中,衫袖上洒满了缤紛的落英。

  初染绿色的苔草下有鱼儿嬉游,青青的麦垄间遮蔽着雉鸡。楼台上吹奏着弄玉悠扬的箫声,水波里伴和着洛神玉佩的锵鸣。这里有戚里富家的豪华气派,又有新丰城里的美酒佳肴。石榴汁香气四溢,陈葡萄酒愈加甘醇。荷花似的玉碗玲珑剔透,莲房样的金杯璨璨生辉。既有鲜嫩的竹笋,又有细核杨梅。捧琴奏乐的是歌妓绿珠,行觞劝酒的是才女文君。

  玉管调准了乐音,弦端弹出了琴声。歌喉唱出了《阳春》《渌水》之曲,舞袖飘扬如鸾凤的飞歌。笙簧渲染着气氛,弦柱变換着乐拍。歌扇团团如满月,节鼓声声催传花。在座的有娴熟乐律的李都尉,亦有精于骑射的潘中郎。或者停车小苑,流连光景;或者移步长杨,醉心射猎。但见马备金鞍,良弓在手,驰道上烟生弥漫,一队队射手进入校场。他们的坐骑是天池的龙种,腰带镶嵌着荆山的美玉。锦袍上绣着吉样的白鹿,绫袄上织出如意的凤凰。

  三月三日是曲水饮禊的节日,河边一天到晚是洗濯祈神的游人。树下有人流杯聚饮,滩头有人横渡戏水。一个个衫袖上妆饰着彩箔,领巾上点缀着珠玉。高高的山头上日已偏斜,游人们不醉酒尽兴便不回家。春水照人胜过屋里悬挂的明镜,衣衫熏染的香气比不过户外的春花。

注释
宜春苑:指宜春下苑,汉武帝所造,在今陕西西安。
披香殿:汉武帝时宫殿名,在今陕西西安。
新年:一年之始,指春天。啭(zhuàn):形容鸟声婉转。
杨花:柳絮。
河阳:今河南孟州西北,晋代文人潘岳曾为河阳令。
金谷:晋代富豪石崇所建之金谷园,在今河南洛阳西北。
游丝:春天虫类活跃,所吐之丝很长,到处飞扬。两句言草多丝长,碍人行路。
上林:宫苑名,汉武帝所建,在今陕西西安附近,本为秦旧苑,汉武帝增广之,方三百余里,离宫七十余所,苑中养百兽,名果异卉三千余种。
河桥:古桥名,晋杜预建,在今河南孟县西南,东晋以后常为兵争之地。
丽华:指阴丽华,东汉光武帝皇后。金屋:汉武帝儿时曾说如果能娶阿娇(陈皇后)为妻,当以金屋藏之,这里指华丽的宫室。
飞燕:赵飞燕,西汉成帝皇后。兰宫:与上句“金屋”一样都泛指华丽的宫室。
钗朵:做成花朵形状的钗。讶重:指首饰很多,重得吓人。
髻鬟(huán):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,将头发盘起束于头顶。
将:与。争绿:当时妇女用一种绿色颜料描眉,眉痕微绿,故言眉柳争绿。
弄玉:秦穆公女,萧史妻。萧史善吹箫,作凤鸣,穆公为之筑凤凰台。一夕,吹箫引凤至,与弄玉随凤仙去。
凌波:形容女子步履轻盈。
戚里:汉代外戚居住地。
新丰:西汉高祖十年(前197)的骊邑县改名,在今陕西临潼区东北阴盘城。
石榴:指石榴酒。
蒲桃:即葡萄,亦指酒。酦醅(pō pēi):未过滤的重酿酒。
绿珠:晋石崇的歌妓,美而艳,善吹笛。
文君:指卓文君。与司马相如私奔后,在临邛卖酒,文君亲自当垆。
阳春:古代高雅的乐曲。渌(lù)水:古乐曲。
对凤回鸾:形容舞姿翩跹。
炙:熏陶。笙簧:吹笙鼓簧。
月入歌扇:扇作满月形。
节鼓:古乐器,状如博局,中开圆孔,鼓置其中,击之以为乐曲节奏。
协律都尉:掌管音节的官职。汉武帝时,李延年为协律都尉,这里即代指李延年之类精通音乐的人。
射雉中郎:指晋潘岳。岳曾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,寓直于骑射省,而且作有《射雉赋》。
苑:养禽兽,植树木供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。
长杨:指汉长杨榭,在长杨宫,秋冬在此校猎。
柘弓:用柘(桑属)材制成的良弓。
马埒(liè):射箭跑马的驰道两侧所建的矮墙。
分朋:分群,分批。
天池:指青海湖。
荆山:在今湖北沮水、漳水发源处,产玉。玉梁:带名。
三日:指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。古人于是日至河边洗濯,并为曲水流觞之饮,以驱邪祈福。梁时此俗犹盛。曲水:流水环曲为渠,古人于上巳节在水边举行宴会,在水渠中放置酒杯,任其漂流,流到谁的面前,谁就用来饮酒。河津:河边渡口。
解神:祈神还愿。
流杯客:传说东汉年间,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采药,见桃树下有一杯流出,内有胡麻饭,后遇到两个仙女,被邀至家中,半年后还家,子孙已过了七代。
沙头:水旁之地。东晋永和三年,桓温伐蜀,从山阳出江南,李势遣将拒温,将士从沙头津北渡。
镂薄:刻镂金薄作为头饰。薄,通“箔”。
帖:贴近,这里是搭配的意思。
三晡:傍晚时分。
胜:美好。

创作背景

  这篇赋是庾信早年的作品,作于南朝,当时庾信为梁昭“太子东宫抄撰学士。梁武帝在开国之初较关心政治,“勤于政务,孜孜无怠。”(《梁书·本纪》)他曾下诏禁止豪强封固山林沼泽;实行过土断法(即以土”定户籍,使民安其居);设立过肺石函申诉。因而梁初社会出现了“西尽浮玉,南琛没羽,吴歈越吟,荆艳楚舞。草木之遇阳春,鱼龙之逢风雨。五十年中,江表无事”(《哀江南赋》)的小康太平局面。在这种“朝野欢娱,池台钟鼓”的表面繁荣气氛中,整个统治阶层自然充满着生的喜悦和生的鼓舞,一种兴奋的得意情绪,一种平步青云的优生感,在统治者的意念中形成。《春赋》正是为反映统治者们这种热烈的情绪、得意的心境、平稳的生活愿望而作的。

赏析

  《春赋》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圆舞曲,又是一幅绚丽的春之游乐图。描写了统治阶级春游时的狂欢极乐,曲折地表现了梁初社会繁荣气象,表现了一种得意的升平的欢乐情绪。全赋以大量的典故与轻靡的情思来表现对春天的赞美,辞藻绚丽,对仗工整,充分表现了六朝的绮靡文风。

  此赋曲折地表现了梁初社会繁荣气象,表现了一种得意的升平的欢乐情绪。当然,在这篇赋中是找不到人民的艺术形象的。它所描写的是统治者和宫妃们在“春苑”中的欢乐情景和热闹场面。但衡量作品,并不能因为描写的对象是统治者和宫妃,就否定它有反映现实的价值。作品的客观效果往往是大于作家的写作意图的。只要把它和作者《哀江南赋》的“于时朝野欢娱”一段并读,就能体会到它很艺术地表现了梁初社会的太平景象了。

  这篇《春赋》篇幅虽小,却通篇都是对偶,称之为他的前期代表作,从文学上看也是当之无愧的。庾信不仅在赋和诗中经常使用对偶,就是在碑文中也是习惯于用对偶的。对偶对庾信来说是语言习惯,是常用的语言模式,成了他的语言风格的一部分。《春赋》是由三十一个对偶组成的。从头到尾无一不是对偶。其中只有一联,在形式上可以不算对偶。“三日曲水向河津,日晚河边多解神”其实这也可以算做宽式对偶,是明显对称的。同时,此赋大量运用修辞手法,包括比喻、夸张、比拟、映衬等,用典尤其多,共有十一个典故。其中开头十二句就用了八个典故。

  “赋”的本义是敷陈其事。作为文体,则是要“铺采摘文,体物写志”(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)。庾信的这篇赋偏于写景,耽于逸乐,夸饰宫廷生活,无非为帝王的游赏助兴,其志趣无可称道。所可称道者,在于铺采摘文的手段,选声炼色的造诣。就造句形式上说,开头与结尾处多七言句,声律近于诗,正所谓启唐人七古之先鞭。末段五、七言句相杂成文,婉转流利,风情翘秀。至于“眉将柳而争绿,面共桃而竞红”二句,不但属对精绝,而且刻画微妙。后来,初唐的王勃效仿庾信的《马射赋》中“落花与芝盖同飞,杨柳共春旗一色”一句,在《滕王阁序》中造句说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再就描摹声色上说,《春赋》亦不乏秀句。如“钗朵多而讶重,髻鬟高而畏风”,下笔轻灵,形象宛在;“影来池里,花落衫中”,自然流出,却有无尽情致。又如“月入歌扇,花承节鼓”,读之如见其形,如闻其声,令人心醉目眩。庾信的早年赋作多事白描,此赋亦然。但是,白描中溢光流彩,绮靡宕逸,这正是庾信远俗独到之处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词库大全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nck.net/c10812.html